茶韵及茶文化解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发布时间:2024-03-30 点击:108
近几年来,名茶中冠以某韵的逐渐多起来了。简辑之,就有铁观音之音韵、普洱茶之陈韵、凤凰单丛之山韵、岭头单丛之蜜韵、台湾冻顶乌龙之喉韵、黄山毛峰之冷韵、西湖龙井之雅韵等。
韵这东西总像只有高人才会领悟,行家才能解读。韵字用到茶上,有时似乎太深奥了,太难领会,如雅韵,不知是对味觉还是对形态的描述,或者是臆想?
茶作为一个饮品,不该是无味之味至味的虚无东西。其化学成分是可被仪器检测的,其感官因素是可用眼鼻口辨别的。如果其精华之韵始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茶的感官品评就只能一头雾水下去,何谈发展和进步?
就讲武夷岩茶的岩韵吧,当是从古时文人所说的石乳云石岩骨等引伸而来的。清乾隆帝在《冬夜烹茶》诗中赞赏武夷岩茶气味清和兼骨鲠,这位品茗行家点出了一个骨字。经过长期的探索,武夷山茶人将之归纳为岩味.岩字当概有地域、地貌、地形、地质、地土的内涵。所以茶师、审评师多以岩骨有骨头有东西不轻飘厚颗粒感显等描述岩茶。后来出现岩骨二字,五六十年前不知何人把它上升为岩韵.但如何表达岩韵呢?这成了茶家的难题。众说纷纭,如:岩石味、烂石味、地土香、风土味、青苔味、中药味、粽叶味、品种香、香清甘活等。这些说法虽有其个性表现,但难概全。至于最常见的岩骨花香之说,花香可辨,岩骨是什么也讲不清。在综合先辈的见解和比较外地一些乌龙茶的特点后,我将岩韵概括为四句话: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捷明显,滋味滞留长久。这当是武夷山市内所产制的优质茶的共同特征,只是程度有所差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