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泰黄茶的“蝴蝶变化”

发布时间:2024-03-28 点击:53
原标题:玛泰黄茶的“蝴蝶变化”之路
又是春茶和绿茶的一年。临湘区澜沧江畔,名为玛泰的“岩茶之乡”吸引了无数饮茶者。
暴风雨过后,风平浪静,群山笼罩在云雾中,茶香溢了出来。芒诺村49岁的茶农窦薛明在玛泰镇的生态茶园基地,拿着茶包穿过云层,快速采摘黄茶的春尖,汗流浃背。“大江雾要到中午才会散去,茶树在雾中露气,芽发猛。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在担心市场。现在,在新鲜树叶从树上落下之前,有人来下订单了。自从这种小茶树嫁接大黄茶以来,玛泰茶已经成为市场上的热门商品,茶叶价格比改造前高出十多倍。我家20亩茶园在装修前一年赚了8000多元。改造后,收入逐年增加,去年达到10多万元。
目前,马塔伊镇茶园面积达48,900亩。近年来,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个天然有机茶产地采茶。面对这片高山净土上绿色生态茶园里数千万醇厚饱满的黄茶尖,让人如痴如醉,甚至前来购茶的沿海茶商也惊叹不已。然而,许多人不能相信,许多年前,这个山谷的茶园是一片叶子枯萎和杂草丛生的景象。使这座山地茶园复活的是马塔伊镇促进扶贫开发的实施项目。
段家忠曾长期经营茶叶业务,现为泉河村主任,他表示,在过去几年里,由于茶叶市场对古树茶和山顶茶的热炒造成市场混乱,许多家庭因市场疲软和交易价格低廉而放弃茶园管理,外出工作,从而导致全乡茶叶产业的发展陷入困境。2012年初,段家忠得知河对岸景谷县民乐镇出产一种大黄茶。它的芽头又肥又壮,四季都可采摘。由于茶浓稠,茶醇厚浓郁,汤色泽金黄,耐浸泡,在市场上很畅销。他花了3000元从民乐镇黄桥茶园买了30公斤大黄茶芽。他留下2公斤来移植他的茶园,剩下的给了忙碌的诺村的窦薛明。窦薛明用棒树皮粘结法进行了大量的修剪和嫁接。窦薛明说,嫁接刚开始时,村民们看到一大捆树枝被砍掉,还说我在鬼混,伤了我的心。嫁接后,人们不时来检查它。8个月后,整棵树的花蕾可以采摘。第二年,我用自己的枝条嫁接,到2014年,我的家人将完全嫁接20亩老茶园。当春茶离开树时,大黄茶的芽头上升到每公斤48元,比转化前每公斤增加38元。茶园的改造给窦薛明带来了数万元的收入,这个消息传遍了三座山和九个村庄。随着大黄茶的成功引进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民乐镇各个村庄的茶农纷纷购买嫩枝和树枝改造茶园。
在2015年马塔伊镇扶贫开发促进项目实施中,计划在3年内准确实施15600亩嫁接茶树项目,每亩嫁接芽茶验收合格补贴460元,有效帮助贫困家庭发展茶业,脱贫致富。从那时起,一场旨在提高茶园质量和效率的工业革命在全镇展开。按照“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引进培育13家茶叶加工企业,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生态茶园示范基地,种植茶树和樟树花卉,通过生物防治创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的茶叶产品。加强技术培训,举办茶叶嫁接和茶园管理技术讲座360多场,培训11200多人,使村民小组有茶叶嫁接专家,家庭有茶叶管理知识分子。建立了151个以自然村为基础的茶叶专业合作社,使合作社能够当场购买新鲜茶叶,从而确保茶农能够安全种植优质茶叶。
嫁接不会停止,保护也不会停止。马塔伊镇茶叶嫁接项目覆盖了该镇所有茶农,实施了22,000亩土地,以帮助他们。如今,马塔伊茶已经转变成一个市场,其价值比转变前翻了一番。每亩茶叶产值从转化前的800元一亩增加到最初生产期的2000元一亩,两年后富裕期达到4000元一亩以上。茶农的劳动效率从改造前的每天6-8斤提高到60-80元,从每天15-20斤提高到200-400元。2018年,全乡茶业收入将增加3000多万元,家庭平均收入将增加5000多万元。全乡茶业将实现“绿叶成金芽”,玛泰将成为“临沧最大的芽茶基地”和“最具特色的岩茶故乡”。(李嘉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