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邦宏:敢为人先的致富带头人

发布时间:2024-03-28 点击:52
陈邦宏:敢为人先的致富带头人
记四川省“优秀青年农民”、烟溪乡苏家坪村党支部书记陈邦宏
盛夏时节,走进通江县烟溪乡苏家坪村茶叶发展现范片,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茶树。殊不知,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荒地。短短几年间,苏家坪村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现在这里成了一片肥美之土,更是一片希望之土。
搞养殖率先致富
苏家坪村辖6个组、236户农户,总共1.5万多亩土地,其中就有1.1万亩适宜种茶。但多年来,村民一家一户种植茶叶,茶叶种植规模小、产量低,村民不能大幅增收。
上世纪80年代末,陈邦宏以优良成绩从烟溪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境贫穷,没能继续读高中,便应聘到供销社跑农资采购,并很快被选拔为钟凤供销分社主任。2001年9月,苏家坪村换届,本已跳出“农门”的陈邦宏在村民的屡次联名“请愿”下,挑起了苏家坪村村主任的担子。那时的苏家坪村人均年收入只要600多元,是全县落后村。为了带头寻觅致富项目,陈邦宏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南江买回85只黄羊豢养。不懂技术,他就跑几十里山路去养殖场请教,还屡次到县畜牧局借材料自学。渐渐地,陈邦宏竟然成了方圆几里村民赞誉的“土专家”,他还承包荒山1000亩办起了大型养殖场,年收入20多万元。“看到陈书记搞养殖赚钱了,我们也跟着学。”在陈邦宏的带动下,六组村民罗荣贵从开始养20只黄羊,发展到如今养殖近百只黄羊。现在,苏家坪村已建起标准化养殖场3个,发展养猪大户20户、养羊大户7户。
种茶带动村民增收
常言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陈邦宏在供销社跑采购时,就看到汉中、峨眉山等地不少农民因规模种茶而致富。苏家坪村有独特的土地资源,为什么不可以规模种茶呢?陈邦宏不顾家人反对,拿出父母分给自己的最好的一亩多土地率先种茶。“那时,他父亲陈怀志愤慨地把锄头往院坝里一摔,指着他的鼻子说‘你饿了就喝茶,我们要吃饭’。”邻居纪大志浮光掠影。但陈邦宏并不由于父亲反对而轻言放弃。
“1994年,我参与了全省茶叶栽培技术培训会,参观了雅安‘一把山’茶场。那时,他们栽植的良种茶,鲜叶亩产400-500公斤,每公斤卖1.5-2元,而那时谷子每公斤最高才卖0.92元。”这让陈邦宏兴奋不已,他毫不犹疑地将自家的一切土地都栽上了茶树,投产后效益果真要比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高几倍。可几年过去了,村里除了他一家人,其他人并不愿意拿出更多的土地来种茶。为此,他和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给村民做工作、算细账,让村民明白种茶要比种传统农作物划算得多。“过去,我的承包地全部种水稻,每年才收入1000余元。现在,3亩地种茶年产值达1万余元。”尝到种茶甜头的三组村民李联云愉快地说。看到种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其他村民纷纷种茶。日前,苏家坪村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茶叶已成为该村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还有两人被评为市级农技师。2009年仅种茶一项,茶农新增收入近3000元。
壮大产业再做新文章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豆得豆。”陈邦宏率领村民发展茶叶产业,取得了村民的信任,也被村民寄予更多希望。2004年9月,陈邦宏高票中选为苏家坪村党支部书记。
产业兴,群众富。作为村里的“领头雁”,现在,陈邦宏考虑得最多的是怎么进一步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为村民致富建起“绿色银行”。
2009年8月,苏家坪村迎来了又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苏家坪村被通江县规划纳入茶叶产业发展现范片,予以鼎力扶持。这年3月,陈邦宏从名山县调查归来后又做起了壮大产业的“大文章”。村干部带头育苗、带头承当风险,其他村民合伙入股,建立茶苗基地,既让村民买上质优价廉的茶苗,又可让村民就地务工挣钱。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就牵头在六组建起了占地200多亩的茶苗基地,估计投产后效益相当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