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大盗,是谁偷走了中国茶?
发布时间:2024-03-26 点击:53
有一种猎人,不猎动物,而是猎取植物。他们到其他国家去,找到自己国家没有的植物,带回来研究、观赏。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植物猎人,可能是罗伯特·福琼。
1812年,福琼出生于英国的贝里克郡,小时候在地主的菜园当园艺学徒,早早便显露出对植物的天分。
1842年进入爱丁堡植物园,被任命为温室部主管。他杰出的表现让上级决定赋予其一项艰难的任务,要他走出温室,到中国去寻找,猎取珍贵的植物。
1843年2月26日,福琼登船出发,开始他的寻奇之旅。四年间,他总共去了四次中国,还去了一次日本。工作辛劳不说,还差点儿丢了性命。
但他的成果非常丰硕,总共引进一百二十多种观赏植物回英国,让英国人大开眼界。他卓越的表现,引起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注意。
两百年前,中国有一样全世界都想要,却只有中国人会种的植物,就是茶叶。茶叶在那个年代等于绿色的黄金,东印度公司因为拥有英国进口茶叶的独占利益,所以赚进金山银山。
1834年,东印度公司失去垄断权,他们经不起这样大的油水流失,便想要在印度栽种自己的茶叶,但这个想法比登天还难。
首先,要先突破重重关卡,从中国偷出树种。再者,偷出来的树种如果不合印度的土质气候,千辛万苦偷出来也是白费。第三,不只树种要对,还要懂得培植,否则也是白费。
这就需要一个有知识、富机智、敢冒险的杰出“植物猎人”,福琼正是这个最佳人选。
1842年,中国因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口通商。其中英方坚持要求开放福州,就是看重武夷山的红茶贸易。当时清廷的大臣梁章钜一直反对开放福州,就是怕将来出现漏洞,让英国人把武夷山的茶种偷出去。
1848年6月20日,福琼因东印度公司的推派,从英国启程前往香港,他到达前还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任务。
7月3日,他得到明确的指令:“你必须从中国产茶的地区,挑选最好的茶树和茶种亲自运到加尔各答,再运到喜马拉雅山地区。还要尽一切努力招募有经验的种茶工人和制茶工人,没有他们,我们无法在喜马拉雅种植和生产茶叶。”
福琼第一站到上海,他弄了整套的中国服装,剃了头,加了一条辫子,打扮成中国人的样子。虽然他身高一米八,但内陆的中国人没有看过洋人,不知道他是欧洲来的。他带着一个中国跟班和一个苦力,三个人前往产绿茶的黄山。
当时中国虽然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但内陆不准外国人进入,如果被官兵抓到,必死无疑。过去,只有葡萄牙人稍稍深入过中国,所以他靠着葡萄牙人错误百出的地图,一路摸索,渡过急流危滩,穿过深山险道,还要小心官兵耳目,更要提防强盗。
他走过每一段路,都详细记录天候、风土以及观察到的所有植物,作为未来栽种茶树的依据和参考,前后共写了十四部见闻手札。他从黄山转到宁波,因为他穿着体面、出手阔绰,很受欢迎,很多茶园主人都大方提供给他优良的茶种。
1849年2月,他终于到了武夷山,趁着借住在寺庙的机会,向和尚探听了许多茶道的技巧,特别是有关水质的要求,接着他给印度送去第一批茶种,结果失败。因为茶种休眠期很短,海上长时间的运送使得种子丧失了发芽的能力。
1850年,福琼继续留在中国,更勤奋地收集茶种,同时想出先把茶种在箱子里,等茶种长成苗再移植的办法,结果成功育种。
1851年2月16日,他带着六个种茶、制茶工人和两万三千八百九十二株茶树、一万七千颗茶种,以及大批的制茶工具离开中国。
3月26日到达加尔各答,沿途他躲避了清廷管制,完成了史无前例、最大规模的商业间谍工作。
中国从此不再是唯一种植茶的国家,印度开始大规模生产红茶。
英国“偷茶”的成功,引起了美国的注意。福琼又受美国的雇佣,花了四年时间在中国收集适合美国种植的茶种。
1859年,他备妥三万两千株茶树,正要运往美国时,南北战争爆发,导致运输计划失败。否则,是否今日的美国也会遍地茶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