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的历史传说
发布时间:2024-03-22 点击:49
一、“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 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儿十年如一日,从未断断续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突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觅,果真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找到梦中的条树。细心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非常愉快,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
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尔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异乎寻常,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衍,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间其味特殊,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而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还有一些传说与以上两种传说类似。这些传说的共同点是,茶树都与观音菩萨有关,故而茶名之中有“观音”二字。而之所以冠以“铁”字,又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茶树叶片在太阳下闪烁着“铁色”之光,另一种说法是茶经过发酵后,“茶色如铁”。 
安溪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旋绕,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土层深沉,特殊适宜茶树生长。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西坪。“内安溪”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民谚说:“四季有花常见雨,严冬无雪有雷声”,可谓得天独厚,群山环抱,土质大都是红壤,呈弱酸性,十分适宜于茶的生长,又可谓得地之灵气。安溪铁观音条索肥壮,卷曲紧结,汤色金黄光亮,香气馥郁,幽香悠长,品之味道浓郁,醇厚甘鲜,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带蜜味,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安溪铁观音“沐日月之精,收山峦之气,得烟霞之华,食之能治百病”。常饮铁观音茶,有益于祛病保健,养生长命,犹如观音菩萨保佑普通。加之安溪铁观音茶叶冲泡之后,量重如铁,形如观音,故名铁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