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有黄曲霉毒素会致癌?
发布时间:2024-03-18 点击:66
在社交媒体蓬勃开展后,忽然传来一声呵责,“普洱茶普遍有黄曲霉毒素,会致癌!”,公众豁然开朗,看吧,叫你炒作“普洱茶越老越好”,叫你喝陈年普洱,报应来了吧!
这是个极好的故事原型。
质疑普洱茶普遍有黄曲霉毒素,其实是契合常识的。由于我们日常吃的东西,常常都是有保质期的,很多食物放久了会发霉,但偏有人鼓吹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这听起来就违犯生活经历。
食物放久了会发霉,而发霉就有可能是长黄曲霉毒素,所以会有人质疑普洱茶可能长黄曲霉毒素。假如再加上传播过程中说点利益集团掩盖真相,专家无良知站台的花边,故事就更吸收人了。
但是,这个故事有一个不太自洽的中央就是,“普洱茶致癌”这样严重的发现,为什么会是由一个做科普的公众人物发现?按理说,由某个深居实验室、潜心研讨普洱茶多年的科学家或科研人员忽然曝光,指出这个不为人知的食品平安问题或黑幕,才更契合剧情,更有英雄气概。
再知名的科普专家,依然是做科普的,是转述其他科研人员研讨证据、观念的,自身不发表任何原创的成果。所以问题来了,最初做普洱茶中真菌毒素研讨、对普洱茶停止检测的人,他们拿着本人的成果,就没发现“普洱茶致癌”?
要晓得,直到今天,做普洱茶中的真菌毒素了解研讨的、对普洱茶中的黄曲霉毒素停止检测的,不说上百项研讨,几十项还是有的,不只中国大陆做,台湾地域、日本、奥天时、德国都有研讨或检测,而且检测的时间远的曾经有十多年,他们发表的论文还有很多同行看到,不止同行看到,还有国度监管部门也会看到。
然后,你说这些行业专家全都没发现其中的致癌风险,或者发现了全部坦白,最后被一个做科普的人发现了,你置信这样的故事吗?
假如倒推起来,你会发现,要解释这种现象,只能归为一个缘由:最先提出“普洱茶致癌“的那个人,对风险停止了夸张或不正确的解读。
所谓不当解读,一方面是把局部检测结果抽取出来,当作对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整体检出状况,而相对公道的做法,应该是把目前已有的研讨停止汇总剖析,假如不同研讨结果之间差别很大,比方有人是100%检出,有些是100%没有检出,就需求先对这种差别的缘由停止剖析,然后转述出来。
另一方面,则触及对普洱茶中可能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停止食品平安风险评价,这种评价由于有相对分歧的标准,是不应该存在争议的,可以争议的只能是对评价结果怎样看。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他本不应该堕入区分谁给的证据更多、更牢靠,谁的剖析更有道理这种泥潭,他只需求晓得有过牢靠的机构协助他评价并控制这种风险即可。
实践上,这种评价是早有过的。在2001年,台湾媒体炒作过”普洱茶毒台“,尔后,台湾卫生署便拜托了台湾大学孙璐西教授对此停止专项研讨和检测,最后发现是“虚惊一场”,而且从工艺上局部证明了普洱茶不易滋生黄曲霉;2010年,媒体报道了广州疾控中心对市场上的普洱茶检测结果,由于检测均为阳性,也惹起了各方专家及政府的关注,相关权威机构也对此停止过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是风险极低。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阅历了2010年的风云,而且尔后监管部门停止过特地的监测,在2017年版的《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规范》中,并没有参加茶叶这个类别,这是标明“茶叶中真菌毒素风险极低”最明白的证据。
但很可惜的是,不同机构、研讨人员做过的这些工作,并不为普通公众所知。同时,由于多年来了公众对食品平安曾经太不信任,而“食物致癌”具有高度敏理性,所以招致了这种风声鹤唳的状况。
要处理这种乱象,靠少数专家出面科普、争论效果是有限的,由于很多人以至还不能分辨哪些 “科普文章”更科学、更可信,最终依然需求政府监管部门、权威科学机构的强有力廓清,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