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之清饮法&调饮法
发布时间:2024-03-18 点击:60
前言:从中国饮茶历史总的看来,饮茶的发展的顺序是由调饮法逐渐过渡到清饮法。
在中国饮茶盛行的唐宋朝,人们把团茶、饼茶都碾碎加调味品烹煮后饮用,随着制茶工艺的革新,散条的创制,饮茶方法也逐渐改为泡饮,并在泡好的茶汤中加入糖、牛奶、芝麻、松子仁等佐料。这种方法以后逐渐传向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欧美各国。
茶圣陆羽《茶经》提倡喝茶要喝真茶,感受茶的真香真味,反对添加其他混杂物;从而确定了茶饮的审美基调,清饮成为我国茶文化的主流!在宋朝的时候就有人反对,往茶里面放香料等调饮的喝法,茶痴宋徽宗赵稷就说过,茶有真香,它自己的香就已经是最好的了,最完整的了,最完美的了,你不要再画蛇添足往里边加别的东西了。
基本上到了明朝,汉民族主要是饮茶的主流就变成了清饮,但是有好多少数民族依然保留着调饮的传统。而且有的在汉民族居住区也有调饮的方式,所以中国的饮茶方式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所谓“调饮法”,即在茶汤中加入糖或盐等调味品以及牛奶、蜂蜜、果酱、干果等配料,调和后一同饮用。调饮法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咸味调饮法有西藏的酥油茶和内蒙古、新疆的奶茶等;甜味调饮法有宁夏的“三泡台”;调味既可咸也可甜的饮茶法有居住在四川、云南一带山区少数民族的擂茶、打油茶等。
中华民族的饮茶文化,传往全世界,以调饮法居多数。其原因:“清饮”只有解渴、提神两种基本功能,而“调饮”除了解渴与提神外,还有营养和悦味等功能。比如牛奶红茶在国外最为普遍。以英国最为典型,通称英式饮茶法,他们每日从早到晚日饮四、五次,以饮“下午茶”最为隆重,喝茶吃点心、聊天,成为一种便捷的社交方式。销茶大国俄罗斯寒带地区人民,多用俄式茶炊煮水泡茶,茶汤中加果酱、蜂蜜、奶油或甜酒调饮,可增加热量御寒。
而“清饮法”就是不加入任何调料,单纯的茶汤,来品尝真正的茶味。时至今日中国广大的汉族人民仍多采用此种饮法。清饮法,通常人们泡一杯茶,续水、再续水,直至淡而无味才弃去。
清饮时,一杯好茶在手,静品默赏,细评慢饮,最能使人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欢愉、轻快、激动、舒畅之情油然而生,正如苏东坡比喻的“从来佳茗似佳人”,黄庭坚则咏茶是“味浓香水,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安溪铁观音心下快活自省”。而卢仝的《七碗茶》诗,欣然欲仙的饮茶乐趣更是跃然纸上。所以中国人多喜欢清饮,特别是名特优茶,一定要清饮才能领略其独特风味,享受到饮茶奇趣。
在现代中国,大力提倡清饮法的茶店和以调饮法为主的奶茶店都发展迅猛。近年来,国内茶叶市场价格已远高于国际市场平均水平,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国清饮茶文化再次崛起的表征,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普遍热量过剩严重,高热量调饮红茶饮用方式的局限性显露;我国清饮茶文化重新引领世界茶文化时机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