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源于自然,自古为上
发布时间:2024-03-17 点击:61
品茶是品茶者心的回归,心的休憩,心的享用,心的澡雪。因而,品茶时要有一个最好的心思环境(即心境),才会真实体味到品茶的真理,取得精力上的享用。
古人品茶时,是很讲究心境的。唐时的冯可宾在《茶笺》中为心境设定了13个条件,把“无事”放在了首要的方位。无事,是指品茶人神怡心闲,悠然自得,高枕无忧,高枕无忧。这个内在,不仅指品茶人有宽松裕如的时间,还必须有“无欲无求”的心态。做到“心远红尘,神离三界”,功名利禄声色犬马于我如浮云矣。希贵希富希官希达之人,希车马声色金钱豪宅之人,决没有“无事”这个条件。
其次是要“喧嚣”。喧嚣不仅指品茶的环境清幽雅静,更指品茶人的心里环境。静,是我国茶道的修习之要,只要心静神清,才干做到心为“六合之鉴,万物之镜”,才干在品茶的茶悟中涤洗品格,超越自我,而使精力受到澡雪和润泽。
其三是“佳客”。佳客必为知己高士,心中景仰之人,志趣相投之人。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了佳客,方能让心境活起来悦起来,得品茶之趣,纳品茶之慧,是谓心境之致。
最终是“会意”。这是心境的彼此对流与释放。有了清心闲适,有了佳客高士,自然在品茶中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彼此启迪灵性,到达契悟自然,顿悟人生。
在对心境的禅悟上,唐代诗人杜荀鹤有诗曰:“刳得心来忙处闲,闲中六合阔于天。浮生自是无空性,长命何尝有百年。罢定磬敲松罅月,解眠茶煮石根泉。我虽未似师披衲,此理同师悟了然。”诗人把品茶时的心境与佛性相印在一起,体味出心境的闲适与淡远。
有人说,用心品茶的人,才会品出茶的真理与情味,而杰出的心境则是“心品”的前提与条件。品茶时的心境尽管也会因人而异,但闲适与静雅,应是心境的最高境地。故而,品茶以心境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