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和饮茶习惯传播世界各国

发布时间:2024-03-17 点击:55
茶叶,作为友谊的使者,从我国早已不断向外传播,至今,饮茶习惯已流传到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国家和地区也达到近五十个。
在十六世纪以前,欧美人几乎不知道茶究竟是何物 ,据说有人画了一张关于茶树的版画,结果茶树被画得面目皆非,令人发笑。原来他的创作素材是由中国回去的传教士口述中获得的,他本人根本末见过茶树的真面目。到了公元1559年,一位威尼斯的学者在书中介绍茶树:大秦国(指中国)有一种植物……可去身热、头痛,为珍贵饮料”。这条信息引起了欧洲的商业中心人士的注意,掀起了寻求茶叶的热潮。公元1610年,荷兰人的船队,由爪哇来澳门,把我国的茶叶转运到欧洲,引起欧洲各国的重视,认为茶是“灵草”,“能治百病之药”,从此荷、美等国的商人相继来我国购买茶叶,运销欧洲各个国家。
其实,世界各国的饮茶习惯,几乎都是从我国传入的。与欧洲各国饮茶相比较,我国邻国饮茶要早上千年 。
公元五世纪,土耳其商人来到华北与内蒙古交界处, 以物易物,换走我国的丝绸和茶叶。茶叶经丝绸之路首先进入阿拉伯,开我国茶叶外销的先河。此后,中国的佛教开始传入朝鲜半岛,高句丽首都建立了寺院,随着严华宗、 天合宗神师的往来,把茶叶也带给了朝鲜。
公元805年,日本高僧最澄,渡海来到浙江天台山国庆寺学佛回国带走了茶种。不过,这种来自中国的珍奇饮料, 仅在留学僧中流行,没有普及到大众之中。因而到九世纪末期,几乎完全绝迹。公元1168年,年仅二十八岁的日本荣西禅师,前来中国学佛,他历经艰辛。荣西在钻研佛教经典之余,也埋头于茶的钻研。回国时,不仅带去了许多佛教经典,而且还带走了大量茶种。后来种植在日本的背振山和宁治一带,现已发展为日本的产茶名地。荣西禅师为了向全国推广饮茶之风,著《吃茶养生记》二卷,很快在日本流传开来,可以说家喻户晓。继而逐步形成了日本独特的“茶道”。荣西一直被尊为日本的“茶祖”。
公元1618年,我国的茶叶从西北陆路输入到苏联。荷兰人作为媒介把饮茶之风带到美洲。自1660年,茶叶才转运到美国。荷兰和英国相继从我国购买茶籽,种植到印尼、印度、 斯里兰卡的土地上。使这些国家逐渐发展为茶叶的主要出口国。
到了十九世纪,英、美等国的商人云集我国的广州和厦门,争先抢购茶叶,运往欧美各国。当时海上出现一种叫“茶车”的快船,每年一度运茶抵伦敦和组约。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茶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输入的。因而,许多国家“茶”的发音都由我国的广东语、厦门语演变而来,而俄语茶字的发音接近北京的普通话。比如,日语的“おちせ”和“茶”的发音完全相同,俄语称“茶”为“ai”近似普通话“茶叶”的发音,而英语的“tea”又相当于“茶”的闽南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