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相击退喝茶传言
发布时间:2024-03-12 点击:92
当下,喝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关于喝茶的传言常常有,本身喝茶是一种惬意放松的事情,传言使它多了一份提心吊胆,使喝茶不在纯粹。例如,隔夜茶喝多了,容易患癌……究竟真相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为大家一个个解答:
保温杯泡茶泡出有毒物?
传言:用保温杯泡茶,泡得越久越易泡出很多有害物质。
真相:泡茶是否会出现有害物质,主要取决于茶叶和杯子的质量,只要它们符合国家标准,用保温杯泡茶,不会泡出有害物质。但会影响茶的色香味,泡茶最好别用保温杯。
因为茶叶长时间浸泡在温度较高的水中,确实会加剧茶叶中维生素、茶多酚、黄酮等物质氧化降解,损失部分营养物质。建议用玻璃杯、瓷杯或者紫砂壶泡茶。
喝普洱等发酵茶,易得癌?
传言:普洱茶的发酵菌中有黄曲霉菌,其可能产生致癌的黄曲霉毒素。
真相:黄曲霉毒素多见于营养丰富的大米、花生以及豆类等,茶叶所含营养素较少,不属于黄曲霉毒素高危产品。普洱茶发酵及储存过程中是否会污染黄曲霉毒素与加工储存的方式和环境有关。
有研究表明,正常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对人体有益的黑曲霉等微生物占优势,反而会在一定程度抑制黄曲霉菌生长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不过任何食物都有保质期,最好不要喝长期放置的茶叶,已有霉味的茶叶更喝不得。
隔夜茶喝多了,容易患癌?
传言:隔夜茶中存在二级胺类物质,会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
真相:一般来说,隔夜茶没受到微生物污染和发生变质变味是可以饮用的。但放置一夜后,茶会颜色发黄、香气变淡,滋味也会变得苦涩。从安全卫生角度不推荐喝隔夜茶。
不过也有研究表明,隔夜茶漱口对牙齿有好处。传言中提到的二级胺,以腌制食品中含量居多,隔夜茶中微量的二级胺类,并不一定会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需要特定的转化原料与条件,所以目前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茶垢能养茶壶,不用清?
传言:茶垢茶味重,还可养茶壶。
真相:茶垢是茶叶中茶多酚与水中金属元素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附着在杯子内壁的物质,其中可能含有镉、铅、铁、砷、汞等多种金属以及亚硝酸盐,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事实上,无论茶垢是否有害,从食品卫生安全角度来说,清除掉较好,建议每次喝完茶之后及时清洗茶杯,最好别长时间放置。况且,茶垢会影响茶的味道和喝茶心情。
喝茶要趁热,味道才最好?
传言:喝水喜欢喝烫的,默认这个温度最合适。因此,趁热喝茶最好。
真相:口腔可以耐受的最高温度是将近70℃,而食管可以耐受的温度却只有40℃左右。有医学研究表明,吃太烫的食物会增加食道癌的发病率,因此,喝太烫的茶也会增加这个风险。
建议,饮茶的最佳温度应该是50~60℃左右,别开水泡了茶就急着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