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奇之千古茶魂.普洱名重天下
发布时间:2024-02-27 点击:141
透过飘渺翻滚的沉沉云雾,依稀可以看见在峡谷里移动如一群蚂蚁长线般的队伍,沿路发出“叮当叮当“的铃响,在云南的山涧里除了人声,就是天籁,苍茫的在历史与现实间一重重的回荡着,2000多年来尽皆如此。
这只队伍就是人们所说的马帮,他们是云南的濮人。
队伍的领头不断发出慑人心魄的吆喝,以引领那些疲惫的骡马警醒的注视着前方崎岖不平的山路,因为雾深路狭,能见度还不到3米的距离,为了避免与对面过来的人撞上,头领(也就是马哥头)又叫另一名赶马汉子分发火把,因为前面不远的山腰是一条仅容一人或马通行的羊肠小道,而下面是水流湍急的澜沧江,谁若是不慎失足落下,也就意味着还来不及通知在家里等着生活来源的老小就可以直接到天国报到了。
头顶响着隐隐的闷雷,间或几道闪电划过山巅飞进前方的青黑的密林里,惊得马队胆战心惊的一壁靠向山崖凹处,马哥头强压下满脸的忧虑转回头去叮嘱:“看路,人和马都不要掉下去,走完这一程就好一点了“,随即大声的吆喝起引路的调子来,雾更沉了。
要是攀爬狭窄陡峭胜过险峻蜀道的“骡马痿坡“,其艰险胜于过鬼门关,赶马人一个在前使劲把负重的马匹往山上拖,后一个则奋力在身后配合着把马匹往上推,无奈那马匹无论如何也不肯继续攀爬,只是一味的蜷缩着四腿赖在不上不下的山腰,嘴里嗬呲嗬呲的喷出白沫,此刻赶马人急得满头都要冒出火星,他们往往在这个时候对平日的爱马大打出手,毫不留情,因为一个不慎,都有可能连人带马滚下澜沧江急流之中,而他们又不得不穿越这一唯一的羊肠陡坡——长度3000多米,倾斜60度以上,距离河面高度2000余米。“骡马痿坡“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段就连深地脚力的骡马也会吓得腿筋痿软,蜷伏不前。不少赶马人曾经因为一个不留神就前仆后继的掉了下去喂了江鱼。有的时候马哥头见硬的不行也就以特殊的语言或山歌调子对马儿好言相劝,软磨硬泡的使它们起身上路。
只要过了这道天堑,晚上扎营就可以有一晚热汤,甚至一点点自家酿的苞谷酒,在篝火旁云烟弥漫间以一些小声的温柔山歌与心爱的马儿重归于好。白天不辛有马儿滚下山崖或者被山上滚石砸死,这时也往往是平日坚强粗旷的赶马人悄悄落泪的时候,为自己的马儿,为自己的货物,也为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道奇特的风景,千年以来,濮人的马队与赶马人在滇川藏的山间,从海拔数百米到4000多米的山间托着他们的贡茶与商茶开始盘旋,在马铃儿叮当作响的韵律中,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峡谷到另一个峡谷,穿过瘴疫之地,穿过秘境之心,最后抵达城市,把货物上贡或者贩卖,在领完锡赏或得到丰厚报酬以后,又风餐露宿的带领队伍跋涉回到云南的山间——澜沧江流域的村庄,在那里,是全家老小在等着他们的安全归来。
贡茶,是指专门向宫廷供奉的茶叶。其首要饮用者,当然是皇帝。公元前1066年濮人在接到周武王旨谕后着即上供,当时所贡的是当地的大叶茶,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与茶业的兴旺,明代濮人开始把生茶进行炒蒸、发酵、压缩处理,由此诞生了普洱茶。
普洱茶产于普洱府,即现云南思茅、临沧等区域。当然,原料来源则是较普洱府更为广泛的濮人之地。
公元1729年,一个大型的马帮再次由濮人之地开始了专门的贡茶之旅,这次运送的是普洱贡茶,它的监制者是镶蓝期大臣鄂尔泰——时任云南总督,它的首要品饮者是雍正皇帝,以及内廷和上书房军机重臣,此后200多年里,普洱茶成为大清王朝钦定专贡,后来是乾隆皇帝将其三次以礼物方式馈赠英国皇家,随着国际的交流,普洱茶开始走向世界......
这是一次关于普洱茶生命的奇妙之旅,因为这一批贡茶在抵达紫禁城后呈现出了一种较之原产地更为超拔的品茗性味,满朝权贵大开眼界,无不叹服:普洱茶汤嫣红醍醐,入口朴厚而华爽,随着一股若有若无的云烟上升,伴着舌尖缭绕的淡淡樟香,待想细细回味,那一股茶汤的甘清陈酽早已化入喉间。
原来,在马帮跋山涉水的长途颠沛里,马背上的普洱神奇的完成了它的后发酵过程。人们因此认为,这是一款具有生命的茶。
这样一款具有灵性与生命气息的茶叶,似乎也使得整日操劳政事的雍正眉头一舒。
这也是奇妙的茶,因为它和其他的任何一种茶叶都有着严明的分界——普洱是越陈越醇,也越是赏心悦口......
自此,普洱名重天下。
数年后鄂尔泰离开濮人之地,升任殿阁大学士,在南书房里,他再次见到了他的老上级雍正,以及老同僚张庭玉,还有一味老相识——就是当年他所监制生产的普洱。
在大清王朝的200多年宫廷中,流传着这样一条关于饮食的定则:夏饮龙井,冬喝普洱。
随后,普洱茶也凭借马帮运输开始了四通八达的商旅。
普洱就是这样在民间与宫廷,战火与和平,华夏与西方的几个层面上默默的流转着,奇妙的是苦而淡的底蕴使它也如同人生韵味一般,越老越醇......
百年之后,一位曾经是末代皇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溥仪陷入了回忆与沉思,那是在会议休场的间隙里,文艺大师老舍向他请教从前的皇宫里什么茶最好喝?
溥仪小声的回答这个问题:“是普洱——老舍先生。“
2002年,100克的普洱茶在广州卖出了18万元的天价;
2004年,6筒陈年普洱广州拍出78万元;
2005年,云南十六茶山纪念版普洱茶盒以16万元拍卖成功;鲁迅先生收藏的3克普洱茶更曾拍出1.2万元的天价。
2005年,10月15日,“马帮茶道·瑞贡京城“普洱茶文化北京行活动——希望工程慈善拍卖在老舍茶馆举行,最后拍卖的马背驮茶--1个七子饼以160万元成交。
一场普洱茶饮用和收藏的热潮由此被引发。一些具有品茗经验的茶民甚至喊出了“存钱不如存普洱“的观点,并且大胆实践,其中部分人获利甚丰。
据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巴志》: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得到西南濮国等8个小国的支持,濮人献给武王的贡品是“丹漆、蜜、茶“。
《新编云南地州市县情》中记:“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普洱府,领1县3厅1司,即宁洱县(今普洱县)、思茅厅(今翠云区)、威远厅(今景谷县)、他郎厅(今墨江县)、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乾隆、道光、光绪先后设景东、镇沅、镇边3个直隶厅,其中镇边直隶厅辖今澜沧、西盟、孟连3县及临沧双江、沧源部分地区“。
普洱府所属热带北缘及南亚热带地区,区域内有哀牢山、无量山等高大山系及澜沧江、李仙江等江河水系,森林覆盖率高达70%,山上云雾缭绕,大量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茂密丛生于丰美的“山积“土质之上,其原生态空间环境是茶树生长的最适宜地区,特有的大叶种茶具有了世界任何一个地区无可比拟的独特品质。同时也是制作普洱茶的最好原料。
这些是造成普洱“待价而沽,不然则独善其身“的天然因素。
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在北京推介普洱茶时说:“普洱茶文化体现了云南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即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多元并存的开放性、亲近自然的本源性和文化生态的和谐性,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
普洱由古代传统演变为现代时尚。
在收藏与交易中,以下是一些古董重金级的老茶:
福圆昌圆茶、车顺号圆茶、红芝圆茶、
末代紧茶、敬昌号圆茶、宋聘号圆茶、
鸿泰昌圆茶、同兴号圆茶、鼎兴号圆茶、
普庆号圆茶、同昌号圆茶、可以兴砖、
早期红印、早期绿印
——40年代以前产于思茅、大理等地。
福禄贡茶、思普贡茗、
江城圆茶、后期红印、
黄印圆茶、圆茶铁饼
——50年代产于临沧凤庆、思茅等地。
现代普洱茶人以科技与传统结合的方式开创了对马帮所运输茶叶的生态模拟,从而制成了不需跋涉的现代生态普洱,走在这一条路上的比如思茅勐海茶厂,大理下关茶厂、六大茶山公司、凤庆三宁茶叶公司等等......
他们仍以当年濮人茶山为主要原料地,制造出新七子饼普洱行销海内外。同时,为了使其口味更富余沉郁变化,也做了对原料进行多品种搭配拼贴的创新,这使得现代普洱跃升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开发平台。
......
与此同时,台湾师范大学邓时海教授《普洱茶》与《普洱茶续》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普洱的人文开发,更多的普洱茶迷们开始去深入感受普洱中酿就的时间境味,体味“舌底鸣泉“的快感,在越陈越香中净化心灵,享受两腋习习清风生的飘飘意境。邓时海教授倡导把普洱茶提升到艺术的一个层面。
“我们喝茶觉得很美很舒服就已经进入了艺术的层面,但这还是不够的,一般茶在意境上只能达到香润、生津、回甘等等,而普洱茶的意境是以老味陈韵做鉴赏标准的......“
曾被媒体誉为“普洱茶皇后“的阮殿蓉是云南制茶与品茶的专家,在多年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