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苦”“涩”与后期转化有何关联?

发布时间:2024-02-26 点击:176
云南普洱茶源于高山,以丰富的韵味让人迷恋。普洱千百味,品普洱茶,“苦涩味”是绕不开的,有人说“苦涩重不好喝”,又有人说“不苦不涩不为茶”。
那“苦涩”在普洱茶中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在后期转化中,又是如何影响茶叶品质的呢?
苦:茶之味
苦是茶的一种味道呈现,一般来说茶“苦”是因茶叶中:咖啡碱、茶叶碱、可可碱、茶叶皂素、苦味氨基酸等物质含量较高,这些质又易溶于热水,使茶汤呈现出苦味。
优质的苦:在儿茶素类和咖啡碱相对含量都较高的茶叶中,茶汤的苦伴随着“浓醇鲜爽”,且这时的苦味不会长久不化,这是优质的表现。
劣质的苦:茶的苦感突出还有可能是由于病虫害,或者施肥造成的,这时的茶叶叶底薄而无光,茶味寡淡、苦味突显,甚至有“恶苦”的感觉,这是劣质的苦。
茶汤的苦常常与涩相伴而生,比起涩,更容易化开,在茶汤的滋味结构上占一定的主导地位。
工艺和茶原料原因,在高品质普洱生茶中也会伴随有一种“自然的苦涩感”
涩:涩为收敛感
茶叶的涩味物质,主要有茶多酚类、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尤为重要。酯型儿茶素苦涩味较强,它在芽叶里的含量远远高于粗老叶片。因此有“涩”感一般也是嫩度高,内涵物质高的表现。
优质的涩感:一般来说,古树茶或多或少都会有涩,但一般不会良久不化。虽然涩感刻意因工艺而得到掩盖,好茶的涩在茶味中并不占主导,一般工艺师不会刻意去掩盖它。因此对于生茶“可以化开、切不占主导”的涩我们不用太在意,这是好茶的一部分。
劣质的涩感:反倒是低品质的茶因为滋味淡薄,涩感尤为突出,品来让人满口是涩,没有愉悦感。
虽然我们常以苦涩并称,但准确来说,涩并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人口腔“收敛性”之表现,因此涩感也会比苦表现得长一些。
总之苦为味道,涩为感受。茶叶出现苦涩味的原因,可能是茶叶本身内含物质,也可能是制茶工艺造成的。
同为古树茶,云南白茶不杀不揉,“苦涩感”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