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养生顺应四时,茶调养生

发布时间:2023-09-07 点击:72
按照我们中国的传统理念,四季、四时、白昼、黑夜,都有阴阳之分。春夏阳气盛,秋冬阴气盛,白昼阳气盛,黑夜阴气盛。一天的12个时辰,与一年四季一样,阴阳轮转,循环不止。
《黄帝内经·灵枢·本神》写道:“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较早系统地关于养生的论述,主要讲三大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心态和谐,脏腑和谐。
“和谐自然”是纲,“顺应四时”为法。
四季
阳气变化
阳气在春、夏、秋、冬四时变化中的状态是:生、长、收、藏。春季阳气升发,夏季阳气长壮,秋季阳气收敛,冬季阳气潜藏。
日时
阳气变化
阳气的“四变”不仅发生在一年,而且流转于一日。以北京时间(北京地区)计算,早晨3点(寅时之初)是一日立春,上午9点(巳时之初)是一日立夏,下午3点(申时之初)是一日立秋,晚9点(亥时之初)是一日立冬(此处均以北京时间计算,中国其他地区按北京时间计算时差)。
按一日时令计算,早3-5点是寅时,为一日“立春”。故古代早起床为3点,晚起床为5点。5点是一日“惊蛰”,身心百脉苏醒,气血加快,以利阳升。如果继续躺在床上,会压迫百脉,使气血滞留。故寅时之末不起床,肉酸心疲,表明此时酸已在腐蚀脏腑。如过上午9点起床者,一天之阳气毁于“日春”。《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早3点至上午9点是一日之春,9点前没起床,春阳未升,即化为腐气,当代流行于上班族的“星期天病”即源于此。
一日时令行至夜晚,18点是“秋分”,19点是“寒露”,20点是“霜降”,21点是“立冬”。19点至21点是戌时,心包经最旺,体弱的中老年人气血渐衰,19点“寒露”时分睡觉,可以养阳,使心包经循环系统休养生息,至夜半时分身心暖意融融,这是阳气积蓄的结果。20点是一日“霜降”,“霜打的茄子”是形容秋末遭受霜冻植物的状况,在此之前或者之后睡觉,身体的感受大有不同。夜里23点之后睡觉,身心俱凉,是“阳不居阳”,寒已入内也。早睡“养阳”,晚睡“伤寒”。古代养生早睡为19点、晚睡为21点。世界上长寿老人,大部分都有早睡的习惯。
四时生、长、收、藏的变化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每年每日与四时变化和谐一致,即健康长寿;反之,就会身心失衡,渐变成病。
而今,由于各种原因,人的阳气出现于与四时规律出现脱节的情况:
一是“客气”与“主气”相悖,太过或者不及导致人的身心状态与四时脱节。例如:“春行冬令”易导致“伤寒”或“内热”病发生。
二是饮食起居逆反四时,太过或者不及导致人的身心状态与四时脱节。例如:“冬行夏令”时,人吃温热食物易导致肾气外泄。
三是心态与四时相逆,例如:春不给予,反而索取;夏不欢喜,反而愁苦;秋不收敛,反而张扬;冬不潜藏,反而开放。导致人的身心状态与四时脱节。
身心不和,借天补缺,是中国古代圣贤的大智慧。中草药里有“五运六气”,故善养生者以药拾遗补缺,促进天人和合。

调节阴阳平衡
茶属中药一族,本性属阴,寒性,经过反复生克,攻伐,合化,博取而兼容了阴阳五行的精华灵气,这正是茶叶诸多养生去邪之功效的根源奥妙所在。故,喝茶不只是简单地喝茶水,是天地之阴阳,身体之阴阳,五行之调和。喝茶,生克得当,即可身强体壮,身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