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文化大散文:马安民《老班章》(7)哈尼族的“龙巴头”和“龙巴门”
发布时间:2023-09-05 点击:44
原编者按:宗教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在种类繁多的宗教信仰中,最让人迷离的就是哈尼族的“原始鬼神教”。其实,如作者所说,隔断阴阳,将人和鬼分开的只是一道门。门的一边是你所知的人,门的另一边是你不知的“鬼”,而沟通人和“鬼”的只有“龙巴头”。一种宗教信仰能够伴随着一个民族走到今天,无论你信或者不信,它的存在,都足可以说明人类的认知是有限的!
哈尼族的“龙巴头”和“龙巴门”
哈尼族的宗教信仰是“原始鬼神教”,他们坚信“万物皆有神灵”。千百年来的历史中,佛教曾经想影响他们,他们无动于衷,靠近缅甸的西双版纳地区,基督教的传教士也走进过哈尼族的寨子,都无功而返。
他们崇拜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这种世代相传,凝在骨血中的信仰,传承至今。
“龙巴头”
哈尼族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民族的血脉传承都是通过口耳相授,一代代人在火塘边传唱下来一部部长诗,如《创世纪》《奥色密色》《古老时候的人》《哈尼阿培聪坡坡》等。
而这些长诗的传唱人就是哈尼族部落里推举出来的“龙巴头”。
据说,“龙巴头”初为选举产生,推举时要查五代家族史,家族中没有出现过异常的人,才能做“龙巴头”,后变为世袭。
“龙巴头”在哈尼族的部族里,既管理村寨事务,又主持宗教活动,是集政教于一身的人物。这种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鬼主制度”,从唐朝时期直至20世纪50年代,这种制度仍然还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哈尼族社会中完整地保持着。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地区虽然实行了直接过渡,但是,在哈尼族的精神和意识状态当中,民族的禁忌,永远摆脱不了祖先和“龙巴头”千百年来所传唱的那些崇拜、信仰以及哈尼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和历史。
这不是一种任意的想象和杜撰。
云南网报道了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
2013年9月,勐海县打洛镇勐板村委会老邦约哈尼寨的村民朱边当了父亲,妻子在娘家临沧凤庆县给他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男孩。
当朱边打电话给家里报喜时,却听到电话那头的父亲很惊慌。
“生出双胞胎不吉利,全村的人都会不让你们和孩子进寨子的。”父亲说,这个规矩他也是从上一辈的老人那里听来的。
由于整个村委会的10个哈尼族寨子从来就没有出生过双胞胎,所以,也不知道村民们会怎么处置他们一家人。
当老父亲把家里生了双胞胎的消息告诉村民后,全村70多户人家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各种指责和谩骂涌来。村民们都把双胞胎视为“怪胎”,认为会给村寨带来灾害。
老父亲反复哀求,并宰杀了10头牲畜请全村人吃饭,并由“龙巴头”做法事“消灾解难”……
为什么生双胞胎对其他民族来说是喜庆,而在哈尼族会变成“怪胎”?
老班章村的一位老人解释,哈尼族在迁徙的路途中,生活条件和生存状态异常艰苦,分娩本来就是一个生死相依的生命过程,生双胞胎就更为艰难,容易造成产妇难产死亡。
其实,对产妇和婴儿死亡的恐惧仅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更深的内涵是,在迁徙中的哈尼族把这种现象视为不吉利的“破死鬼”,这种通过“龙巴头”口耳相传,不成文的法规犹如鬼魂一样顽强地延续至今。
今天,当你走进老班章村,哈尼族坚信“万物皆有神灵”的信条,依然历历在目。
“龙巴门”
“龙巴门”是昂然矗立在即将进入哈尼族村寨的路口上,由人与动物雕像和各种器械、饰物组成的寨门。
“龙巴门”也称“老扛”。“老”就是哈尼语祭祀的意思,而按照旧习,搭建寨门和祭寨门仪式都由“龙巴头”主持,因此,也叫“龙巴门”。
寨门是哈尼族村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哈尼族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
从前,哈尼族村寨每年要竖一次寨门,每次竖三道,分别为正门、侧门和后门。
而今天的老班章村,只有一道正门“龙巴门”,形式上的侧门和后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只要是老班章人都知道他们寨子的侧门和后门在哪里。这种哈尼族千百年来从骨子里所认同的崇拜和禁忌,依然无形地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
老班章村的正门位于村头,矗立在一块较为宽阔和平坦、紧贴着通往其他村寨的公路边。
哈尼族传统的寨门由竹木材料构成,而且上面的构件和形式所反映的内容非常复杂。门头和柱子上雕刻人和各种动物,安放着刀、枪、梭镖以及各种饰物,门楣上画十二生肖动物及猫头鹰、鸽子等动物,在门柱一侧,安放铁匠雕像及铁匠设备,另一侧门柱边各竖着一个男人及一个女人雕像。
现在,老班章的“龙巴门”,式样及建筑材料有了改变,由木质材料变为了钢筋水泥,刀枪剑戟、动物雕像及生殖图腾都没有了,只在门头上书有五个烫金的汉字“老班章村”。
实际上这道大门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哈尼族所认定的那道传统意义上的“龙巴门”,而是一道具有现代气息的“迎宾门”。它依着凤尾竹,紧贴着通往其他村寨的公路,迎来送往,彰显出一派祥和气象。
老班章村的“龙巴门”虽然从复杂趋向了简单,但是,千百年来,哈尼人对“龙巴门”所寄予的那些期盼的内涵,依然存在于这座门中,只不过包裹得更深而已。同时,这座门又随着时代的步伐,彰显着喜庆和迎宾的神色,引伸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道门,哈尼族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不断融合;也是通过这道门,老班章村的古树茶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世界,换回了老班章今天的富裕。
后门
后门,多属简易寨门,这种门通常在两根柱子上架上一根横梁,再在门柱或横梁上用成熟樱桃果画上男女生殖器即成。按照哈尼族的习俗,应该竖在村寨下方进出田地的通道上。
老班章村还不富裕的时候,也和哈尼族寨子一样有后门,按照门框上的含义,是一个种族劳作和通向生殖繁衍的地方。
虽说现在的老班章没有这道形式上的门,但是,这道门却隐形地存在在寨子的一端,轻轻地讲述着这个民族劳作和繁衍种族的童话般的故事。
侧门
侧门,处于寨子的西边与寨坟之间。这道门是隔断阴阳,将人和鬼分开的一道生死门。
也就是人类、牲畜居住在寨门以内,恶鬼及一切邪恶栖身在寨门外的山野森林中。
在哈尼族山寨,凡一切不吉之物都将被挡在寨门外,包括客死他乡、非正常死亡的人也不得进入村寨公坟。
在进入这道寨门的地方,必须有一条河或一口井,哈尼族称它为“明耶老八”或“明耶老活”,村寨人每次做完安葬仪式回村前,先要在此洗手净身,才能入寨。
现在的老班章村这道门也没有了。
但是,这道无形的门却伴随着现代富裕的老班章,留下了许许多多紧扣人物命运的真实故事。
哈尼族的三道寨门都是体现“龙巴头”权力范围的象征。
“龙巴头”主持着本寨宗教祭祀活动,决定节日、农事的日期,以及活动的方式、程序等。
“龙巴门”形象地、静静地矗立在村头,彰显着“龙巴头”在村寨的权力。
然而,在老班章村,随着时代的脚步和那片神奇树叶的辉煌,“龙巴门”从形式上有了根本的改变,“龙巴头”也随“龙巴门”的改变而发生了变化。
但是,浇灌在哈尼人灵魂中那种崇拜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的信仰,依然在老班章村的节庆日、火塘边、建筑物,在他们的山林,他们劳作过的农田以及和他们生生相息的这块土地上找到明显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