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过的古茶树能否迎来它的下一个春天?

发布时间:2023-08-29 点击:88
丑化,这个词常出现在文学批评里,但和它形似的矮化一词就相对少见了,只在茶行业出现。
矮化,比较官方的定义是指生物中所产生的矮小型。遗传性的矮化普通是由单一基因突变所造成,但一般则多与赤霉素或植物生长激素等体内激素的代谢及作用的异常有关。
从这一定义来看,此处的矮化一词主要是遗传因素变异所造成的,但除了人为因素之外,古树的矮化专指一系列砍伐古树的行为,在人为的因素下,使古树的植株高度降低,生长速度减慢。
20世纪70年代,在云南易武地区就曾经大面积矮化过古树,如果这些古茶树能够存活到今天,一定价值不菲。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时该地之所以进行规模的矮化行动,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人们物质资料匮乏,而茶树的经济效益在当时较差,因而进行了古树矮化,以求得土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政府政策的推动,矮化的目的在于提高茶树的产量,增产增收。
对于是否取得立竿见影的增产增收的经济效益,我们无从得知。唯一能够知道的是矮化过古树的地方,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土质比较贫瘠,有的古茶树因为矮化导致植物内部密植着的导管养分输送不及时,加上当时极端的干旱的自然环境,因此大多数能够长成百年古茶树的种子选手最终变成了树桩。
对于当时的古树矮化来说,批判的声音远远大于正面的声音。无论是对生态环境,还是古茶树的经济价值,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但是笔者认为对于古树矮化也不能一味地持批判的态度,对古树进行矮化未必就不好。
比如说:
1.从今天的古树生长态势来看,一颗树龄超过百年的古树,其占地面积是相当大的,多数通常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勉强把茶树给围住。放到今天来说,如果成千上万颗百年老树都顺利存活的话,它们必然会对其他植被造成一种生存困境。
2.在基本的生存都难以得到满足的时候,从理性客观的角度上讲,选择一种更能满足自身需要的方式要更有意义一些。从这个层面来说,70年代易武地区推行的矮化古树的政策,它的初衷是没有错的,只是没有掌握好矮化的度而已。
3.对于茶树来说,它们通常比较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光照充足、背阴、土壤肥沃等的自然环境中,对于长势旺盛的古茶树来说,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养料,肥沃的土壤基质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供给的话,它们就不可能形成繁茂的古茶树。而矮化恰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始的大面积密植的古茶树的植被间距和种植密度,这对于改善古茶树原本的光照供给不足的现状有有很大的作用,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规避了大面积古茶树对养分的争夺。
4.矮化古茶树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古茶树的“量”,但这种量的改变也带来了古茶树的质变。理论上古树经过矮化之后,植株高度的降低使得导管对茶树分支的营养供给更加充足,因而茶树的发芽率会显著提高,这就能带来最直观的增产增收。另外,由于在矮化过程中去除了横溢斜出的茶树分支,这就使得植株接受光照的程度更大,对茶树的整体生长是极为有利的。
但目前对于古树矮化也还有这几个比较大的争论:
其一是对古树进行矮化会对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但笔者认为这是由古树的矮化失范所造成的,对古树的矮化的规模没有在前期进行合理的规划,超过了一个最佳的经济限度,就会造成此种问题。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绝对不能单单把原因都归咎在古树矮化上,从某种程度上看,当时的古茶树被矮化之后,具有更大经济价值的粮食作物对生态也做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补充。这就是说,古茶树只是构成复杂生态环境的一个因素。人类活动虽然会对现有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当时的人力或者是技术条件限制,对古茶树的矮化也不可能形成致使生态恶化的终极裂变因子。
其二,矮化后的古茶树,茶树本身所具有的内含物质会大大流失,茶叶的滋味口感,甚至是品质都会下降,直接造成古茶树的价值贬值。这一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相信通过一些科学的技术手段,在后期进行一些有效的对茶树的管控,还是能够改善矮化后的古茶树的品质的。
其三,虽然市面上的古茶树被“炒”得火热,茶友们对其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古茶树的数量极其有限。那么,即使是矮化过的古茶树,相信通过技术的渗透,它也极有可能成为优质古茶树的后备军。
其四,即使是矮化过的古树,它仍然具有古茶树的优良根基,介入一定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新型的古茶树培育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总而言之,对于古茶树来说,我们确实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矮化,但这个矮化是要讲求限度的,并且是有选择的。
比如说对于这些茶树来说,就能够进行矮化。
古茶树本身的品质不佳的,腐败病变的问题比较严重而又难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的;植被的密度太高的,所处的土壤基质较为贫瘠的等等诸如此类的古茶树,就应该进行矮化。